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谱研究院 > 霍城家谱网

霍城家谱网

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

时间:2017-07-28 作者:中国家谱网 点击:40次 来源:家谱
    “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是大众朋友瞩目已久的热门话题,为此凡客家谱网小编就敞开心扉与大家一起分享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的内容,欢迎联系凡客家谱网客服QQ:1556773196进行咨询。
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

    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的降职处分。时隔不到半年,《全唐文》刊刻成功,他因为“内府旧存全唐文写本,系有苏楞额呈进”而受褒奖,戴罪立功。这在当时,想必会成为文人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作为当事人和受益者,苏楞额等人则是因《全唐文》刊竣而给其带来了好运。   主要参考文献:     潘天祯:《扬州诗局杂考》,《图书馆学通讯》1983年第一期;     曹红军:《曹寅与扬州诗局、扬州书局刻书活动考辨》,2005年《南京师大学报》第六期;     史春风:《晚清出版业的近代化历程》,2001年《滨州教育学院学报》第二期。                  同治元年《金榜》题名的三位进士      ◇朱志泊     翻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第五册第442页到443页,可以看到同治元年礼部会试的《金榜》一甲和二甲的名单。     清,中央会试的金榜名单分三等:第一等,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二等,二甲十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以下九名进士没有特别名称;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没有名额规定。“选编”登录了这一次一甲、二甲十三名进士的名字。     读到这里,笔者思考清朝入关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录取进士二万六千余人,《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为什么用《金榜》的标题只登载这十三人的名单呢?结论是这十三人中,有三位是扬州故人,且有较大影响。   何金寿     这一榜的一甲第二名(榜眼),是何金寿。提到何金寿,就要提及清代扬州的一次火灾。     市区湾子街南首,花局巷北巷口的东侧,从前有一块很宽广的瓦砾堆积高地,清代这里是同益典号,失火烧毁后,形成了这片废墟。上世纪五十年代,废墟上竖一副篮球架,经常有人打篮球。后来发起爱国卫生运动,把这一堆瓦砾运到汶河里,这里就成了石牌楼广场。又过了几年,办起了石牌楼菜场,后来菜场停办了,建成了现在的民房。真是十年田地三反复,沧海桑田啊!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何金寿的足迹。     何金寿,武昌人,字铁生,考中榜眼后,一度在中央的都察院(古称西院)任御史,他弹劾过总督和巡抚,正直之声传遍朝野。光绪六年(1880)出任扬州知府,时值同益典号失火,店房全部烧光,一时议论纷纷,典当户唯恐得不到补偿,出来闹事,民众愈集愈多,何金寿听到后,前往实地勘察。因为典店主张某是李鸿章的亲戚,群众见知府大人来了,认定要官官相护,于是砖头瓦片向他掷去。何金寿不仅不加罪于民众,反好言相劝。经过一番摸底,查明火灾是店主用人不当,管账人贪污后纵火灭迹所致。于是,何金寿冲破重重阻力,责成店主半价赔偿典当户的损失,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但可能纯属巧合,应了一句古语:“好人不在世”,何第二年死于任所。     何金寿勤政爱民,暇则从事笔墨,偶写竹石,豪纵奔放不可一世。临终前有自挽诗云:   伏枕臣心愧,官守骑箕毅。   魄扫搀枪额,云何以家为。     又作自挽联说:    伏枕臣心愧官守;    骑箕毅魄扫欃枪。     当时任江南学正的黄体芳作挽联云:     清慎勤三字传家,知君宦囊萧然,唯有西台余谏草;     诗书画一朝绝笔,使我征帆到此,不堪东阁吊梅花。   陈 彝     《金榜》名单的二甲第一名(传胪)陈彝,他的家世可以写出厚厚的一本书。     陈彝字六舟,寄籍仪征,居扬州糙米巷。他的父亲陈仲云(嘉树),是道光二年(1822)传胪,官至江西布政使。长子陈簋(重纶),官至溧阳县训导,次子即陈彝,后来官至安徽巡抚,又调顺天府尹,死后谥文恪。     陈彝的儿子陈重庆,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至湖北盐法武昌道道台。诗书画三绝,翁同和曾说:“吾逝后,海内善书者唯君为巨擘矣!”1924年他八十岁寿辰时,《康有为贺陈重庆八十寿联》是:   乔木见孤忠,天予大耋;   种瓜得高节,月在扬州。     此联墨迹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瘦西湖碑廊刻有此联。     陈重庆的儿子陈含光,10岁能赋诗,16岁中秀才,民国初受聘于清史馆撰修《清史稿》。因编修人员大都是清朝遗老,不能平心写史,《清史稿》中没有专章记载革命行动,在清朝官员的列传中附带提到孙中山、黄兴时,全部用贬义词。他和众人意见不合,没几年辞职回扬州。回扬后,成为扬州文坛领袖,直至解放前去了台湾。听说,市档案局已经和台湾扬州同乡会取得联系,要为旅台同乡出一本专集,不久将会问世,陈含光应是该书的主要人物。   薛斯来     二甲第九名薛斯来(绥之),世居邵伯镇。考中进士后,进入国家人才库翰林院,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散馆后,前后出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同治五年(1865)会试,他出任同考官,也就是帮助主考官阅卷官员,接着于同治六年、九年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同时奉命搜集咸丰皇帝的平生资料撰写《文宗本纪》。同治十年授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一带)知府,任满,升道员。     为地方官时,他注重兴修水利,前后疏浚洺河、北澧河、南澧河,使数县消除水患。光绪三年到四年(1877~1878)山西、河南、直隶大旱,第一年秋季失收,第二年夏熟无望。他一方面加强治安,使不逞之徒,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开仓赈灾,劝导富人捐献,治理有方,人心安定。     薛斯来退休回扬州,提携后进,造就众多学子,著有《晚翠轩文艺》八十篇行世。光绪七年(1881)病卒邵伯家中。            《扬州史志》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召开           近日,《扬州史志》新老作者、读者代表和编者齐聚一堂,畅叙杂志发展历程,共谋杂志发展新思路。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认为《扬州史志》作为省级地方综合性文史刊物,自办刊以来,一直是我市文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为记载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交流成果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整合力量合作办刊,杂志的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同时,各位代表还就进一步开拓视野,配合重大题材系统收集整理资料;深度挖掘史料,点题约请撰写有一定价值的文章;进一步提高品位,增加杂志的文化内涵等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邱振华)            百年奏折折射百年树人   ———从一份清宫扬州御档探两淮中学堂      ◇赵 非              《清宫扬州御档选编》收录了这样一份清宫奏折,全文照原格式抄录如下:     南洋大臣、两江总督臣张人俊跪     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恭折具陈     仰祈     圣鉴事。窃,两淮中学堂原系怡董学堂,于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开学,至三十三年二月间改定今名,当将旧班学生中严加考验,内有二十二名已合中学四年程度者,另立特班于是年十二月已满五学年,照章举行毕业,当经署江宁提学使陈伯陶派员前往,随同两淮盐运使赵滨彦严加考验,程度合格,分别等第,计取定最优等:何惟能、程廷熙等二名;优等:符宗朝、江廷銮、费缉熙、郑璋宝、黄宗霸、居秉淇、许洪绶等七名;中等:夏之云、易锦元、谢永泰、陈恩钰、朱震彝等五名;下等:王家槐、孙增泰、许钟骏、李肇伊、章鋆等五名;最下等:包詠春一名。分别给发毕业修业文凭,应请照章分别给予奖励,由堂造册,禀经署江宁提学使陈伯陶详请。     奏咨,前来臣查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作为拔贡生,优等作为优贡生,中等作为岁贡生,下等作为优廪生。此次两淮中学堂毕业各生,其先在怡董学堂已有中学四年程度及改办两淮中学又满一年,扣足五年期限,核与中学毕业奖励之例相符,自应照章给奖,以示鼓励,而昭激励。除列入最下等之包詠春一名,例不给奖外,所有考列最优等何惟能等二名,拟请作为拔贡生;优等生符宗朝等七名拟请作为优贡生;中等夏之云等五名拟请作为岁贡生;下等王家槐等五名请作为优廪生。除将履历分数表册,咨送学部核明给奖外,理合会同江苏巡抚臣瑞澂恭折具陈,伏乞     皇上圣鉴训示,谨     奏    宣统元年九月二十六日     (后面有朱批“学部议奏”四字)     这份跨越时空整整一百年、约六百字的清末奏折,除了其本身所奏明的事情之外,今天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仪董”、“怡董”?     读者或许已经发现,奏折中写的是“怡董学堂”,而我们一直称为“仪董学堂”。翻开扬州中学的校史,有这样一段话:“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历史始于清末的仪董学堂,1902年仪董学堂创立。这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经费出自盐务,总办由两淮盐运使担任,首任总办为程仪洛(字雨亭)。运署内有仪董轩,为纪念西汉哲学家江都相董仲舒而建,学堂亦因此得名。不久,运使易人,学堂改名两淮中学堂。”     难道是奏折写错了字?不太可能!翻遍《清宫御档选编》二百四十多份珍贵的奏折,我们没有发现其中有错字,这是意料中的事。奏折是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岂有出错的道理?     作为扬州的地方文献《民国江都县续志》,其卷八对仪董学堂有这样一段记载:     仪董学堂在东关街甘泉境,光绪二十八年,运使程仪洛以安、梅经费之半详请设立。系中学制,初任监督屠寄,继任王鸿运、李慎儒、宋子联;学生分甲乙丙丁四级,总约百人,毕业仅一次,余皆辗转升学。     两淮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运使赵滨彦依照学制就仪董学堂改设,校址仍旧,初任监督杨道隆,继任张鹤第、刘荣椿。学生三级,每级以五十人为率,先后毕业一次。     其实,不仅是《民国江都县续志》,翻开所有的扬州地方文献,上面都作“仪董学堂”,“仪董”者,勉励学子以董仲舒为榜样也,含义深远,换成“怡董”,意境似乎差了。     那么,是“仪董学堂”,还是“怡董学堂”,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从“仪” 和“怡”这两个字的解释入手。     “仪(儀)”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大徐本)的解释是:“度也。从人,义声,鱼羁切。”《字汇》(中国明代梅膺祚编的字典一类的工具书)汇聚了各家解释:“义也,正也,法也,宜也,又度也。”《现代汉语词典》对“仪”有四种解释:“人的外表;礼节;礼物和姓。”可见,“儀”字在“,凡客家谱网(http://www.fankhome.com/),作为国内最专业的“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公司,选择凡客,等于选择了成功!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家谱服务提供商——凡客家谱网, 是一家由湖南三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大型互联网谱牒文化企业。总部座落于湖湘文化名城湖南长沙,长沙西毗贵州、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北通湖北,京广高铁与沪昆高铁两条高铁大动脉贯穿其中,是南北东西对接的咽喉要道。霍城文化部门对家谱修编的指示是顺应互联网潮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号召下成立的新一代互联网传统文化企业。凡客家谱网主要从事电子家谱、网络家谱、纸质家谱的修编,致力于将传统的谱牒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实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关于我们| 工艺流程| 成功案例| 服务保障| 免费网络家谱| 联系我们| 凡快家谱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开福大道180号滨河嘉园6栋402 网站备案:湘ICP备15020126号

电话:185-7771-7773 电子邮箱:Server@FankHome.com

Copyright © 2024 湖南汇金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