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粗暴

时间:2017-01-03 来源:电子家谱 作者:中国家谱网 访问量:966次

一、让孩子从“偷糖者”变成“守糖者”   我非常喜欢一位家长讲给我的这件事,也曾在多个场...

 
        一、让孩子从“偷糖者”变成“守糖者”
  我非常喜欢一位家长讲给我的这件事,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故事:

  她的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有龋齿,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可是孩子经常在吃完当天限额的两块后,觉得不够,缠着妈妈想得到更多。家长坚持原则,一块都不多给,并把糖筒放到高处,不让孩子够着。家谱


        许多父母都向我抱怨说:“我的孩子动不动就推搡甚至殴打其他的小朋友。当他自己不顺心的时候,不管什么东西拿起来就乱扔乱砸。”男孩子们在这方面情况尤其严重。


  可是有一天,家长发现了问题。糖筒里的糖在急速减少,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放糖筒的柜子前多了一个凳子,糖筒也挪了位,这下才大吃一惊:本意是要孩子少吃糖,学会自我控制。可这样看来,孩子不但没少吃糖,还多吃了;自制力不仅没有发展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做出如此粗暴的行为呢?对于这一点,专家和学者们的意见是,“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攻击性倾向和性本能所致”。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类自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本能,慢慢地转化为一种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因此,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攻击性本能一定是一种坏的、负面的东西,它是使我们人类克服困难、从而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力量。


  这位家长没有马上去批评孩子,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认识到自己必须得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了。她没有揭穿孩子偷糖的事,而是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说,你这么爱吃糖,可妈妈每天总是忘记主动拿糖给你吃。以后宝宝自己管糖筒,想什么时间吃糖,就自己去拿,不过多吃糖的坏处已经给你讲过,所以你还是每天吃两块,好吗?


        当孩子长到两岁左右、能够独立行走、可以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这种攻击性的本能就会正式地表现出来。刚开始,它会采取这样一些形式表现出来:当孩子不顺心的时候,他会扔东西,并对它乱咬乱踩。等孩子再大一点以后,他就会故意地和自己的父母反着来、顶着干。父母不要他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从而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调皮蛋”。


  孩子一听,既兴奋又吃惊,这可是妈妈以前摸都不敢让他摸的东西啊!妈妈又打开糖筒看看说,糖不太多了,我们一起数一下还有多少块,还能吃几天。和孩子一起数了,还有20块糖。妈妈说,这些糖还够你吃10天,到时候妈妈就买新的回来。然后放心地把糖筒交给孩子。过了几天,妈妈悄悄去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那么,父母们是不是可以把孩子的这些行动统统视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自然的本能,对他们就此放任不管了呢?实际上,如果孩子的这类行动没有超出一定的界限,达到比较危险的程度的话,即使你对他放任不管,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大,他们的这种粗暴行为自然会有所好转。因此,父母对孩子类似的行动,可以适当地包容。但是,当你认为孩子的行为已经非常过分、已经达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的时候,最好还是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控制。这并不是说,你要强制性地对孩子与生俱来的这种本能加以遏制,而是说,你要教给孩子,如何按照我们这个社会的秩序和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愿望。父母这种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一般称之为“家庭教育”。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家长只是改变了一下方法,就达到好几种教育效果。第一控制了孩子的吃糖数量,第二发展了孩子的自制力,第三防止了孩子撒谎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表面看来,不过是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背后却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那么,孩子攻击性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被容忍,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父母才可以对其加以控制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没有固定不变的答案,随着每个家庭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答案也是各不相同的。不过,无论如何,在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孩子对自己的“自律”之间,一定要维持某种程度的平衡。网络家谱


  二、大人强势包办,小孩只剩服从或逆反

  很多家长担心,给孩子自由,会不会养成他不听话、不守规则的坏毛病?其实,这个担心没有必要。事实上,只有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有位家长把他给儿子订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发给我,请我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他说儿子正在读初三,不好好学习,每天的时间安排得乱七八糟的。父母曾为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最后基本上都泡汤了。


  孤立地看这位家长发来的计划表,确实合理。学习、练琴、运动、上网等等,内容丰富,时间精确,松紧有致。但再完美的计划都需要孩子自己来执行,如果一直以来,孩子“完美计划”都由家长所定,并在家长的督促下执行计划,那么他就不可能生长出真正的计划能力和执行力,他内心生长最多的是服从和逆反,以及无力感


  所以,如果家长只在计划的完美与否上打转转,不给孩子自由决断的机会,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那么完美计划将永远是一纸空文。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是尽可能地给予包容或妥协,而是经常一贯地对他们进行身体上的惩罚或者动辄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训斥,那么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模仿父母的行为。在这样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当他们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或者是和他的朋友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会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法来对待别人。而且,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三、太多“不许”,让孩子心生“抗体”

  而我们也能发现,凡不听话的孩子,多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理抗体”了,当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就不听话了。


  有位家长写信向我咨询,说他的2岁的孩子想玩电视遥控器,家长不给她玩,因为她总把遥控器扔鱼缸里,问我怎么办,难道这也可以给孩子自由吗?


  家长虽然只是孤立地陈述了孩子的“恶行”,但可以推测这背后一定另有情节:家长本来允许孩子玩,没想到某一天孩子拿着遥控器时心生“创意”,把它扔进了鱼缸,引得家长严厉责骂孩子,并且再不许她动遥控器……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刺激起来了,否则孩子不会对一个遥控器有那样长久而浓厚的兴趣。


  我的建议是,先满足孩子,不再在这件事上和孩子纠缠,让她去扔,不但不批评,还和她一起玩这个游戏,一直玩到她腻歪。一个遥控器没多少钱,旧的被水浸坏了,再买个新的,哪怕十个八个的,也没多少钱,全当教育投资。况且孩子根本不可能有兴趣去破坏十个八个,应该是玩坏两三个,她就没兴趣了。


  我女儿圆圆小时候几乎玩遍了所有遇到的东西,她刚懂点事时就非常有“创意”:把自己的小尿盆戴到头上,说是帽子;把爸爸的绘图尺当剑,到处乱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一岁半时,突然把一碗正用手抓着吃的面条端起来扣头上,汤汤水水流了一身,面条从头顶耷拉下来,她兴奋地指着脑门上的面条说“头发!”……电子家谱


  可想而知她给我带来多少麻烦,当然我们有时也很烦,她的“创意”不知给我和她爸爸增加了多少家务活,但我们基本上都能正面看待这些事情,从不跟孩子发脾气。


  对于不能给她玩的刀和打火机等,我也不会简单生硬地拒绝,而是拿着刀去切肉给她看,告诉她刀能把手指割破了,只有等她长大了,才能用刀;还用打火机点燃报纸和布条给她看,告诉她,如果玩火,有可能会把家里的东西点燃,我们的整个房子就都变成盆里灰烬那个样子了,她可爱的布娃娃也会变成那样,所以也不能玩火。因为我们平时很少限制她,所以她非常听话,对于不让动的刀、火、电源插座等躲得远远的。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除了刀具、打火机等个别危险物品,其他东西几乎都可以让孩子去接触。重要的是家长多费些精力,看护好孩子。只是制定规则,简单地限制孩子,表面看很用心,事实上这样虽然最简单,却是教育懒惰行为。谁不知道在一个弱小者面前发号施令最容易?

 

标签 标签:

关于我们| 工艺流程| 成功案例| 服务保障| 免费网络家谱| 联系我们| 凡快家谱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开福大道180号滨河嘉园6栋402 网站备案:湘ICP备15020126号

电话:185-7771-7773 电子邮箱:Server@FankHome.com

Copyright © 2024 湖南汇金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